課堂筆記
教案
教學目標:
1. 會認“徑、斜”等11個字,會寫“寒、徑”等13個字,正確認讀多音字“挑”。
2. 通過看注釋,查字典,聯(lián)系學過的古詩、成語,根據(jù)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、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,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。
3. 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并能背誦。
教學重點:1.理解古詩的意思,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。2.在比較欣賞中體會古詩中飽含的“情”。
教學難點:通過看注釋,查字典,聯(lián)系學過的古詩、成語,根據(jù)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、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,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。
教學設計:
一、作者介紹
杜牧(803-約852年),字牧之,號樊川居士,漢族,京兆萬年(今陜西西安)人。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、散文家。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,故后世稱"杜樊川"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,內(nèi)容以詠史抒懷為主,其詩英發(fā)俊爽,多切經(jīng)世之物,在晚唐成就頗高。杜牧人稱"小杜",以別于杜甫,"大杜"。與李商隱并稱"小李杜"。
蘇軾(1037-1101年),北宋文學家、書畫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。漢族,四川人,葬于潁昌(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學識淵博,天資極高,詩文書畫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暢達,與歐陽修并稱歐蘇,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詩清新豪健,善用夸張、比喻,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獨具風格,與黃庭堅并稱蘇黃。
葉紹翁,南宋中期詩人,字嗣宗,號靖逸,處州龍泉人。祖籍建安(今福建建甌),本姓李,后嗣于龍泉(今屬浙江麗水)葉氏。生卒年不詳。曾任朝廷小官。其學出自葉適,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,與真德秀交往甚密,與葛天民互相酬唱。
二、教材分析
《山行》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。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,展現(xiàn)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,山路、人家、白云、紅葉,構(gòu)成一幅和諧統(tǒng)一的畫面。在這首詩中,杜牧以情馭景,敏捷、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(xiàn)自然美的景象,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,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,情景互為一體。
《贈劉景文》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(chuàng)作的一首七言絕句。這首詩作于元佑五年(公元1090年),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。此詩前半首說“荷盡菊殘”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(jié),后半首通過“橙黃橘綠”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,樂觀向上,切莫意志消沉。抒發(fā)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,托物言志,意境高遠。
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,送來陣陣寒意,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(xiāng)?!兑箷姟愤@首詩寫羈旅鄉(xiāng)思之情,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、思念家鄉(xiāng),而著重于夜間小景。
三、誦讀古詩,探究初成。
(一)初讀課文,感知詩意。
(二)識記字形,書寫生字。
(三)學生熟讀課文:開火車讀、賽讀、小組讀、同桌讀。
(四)品讀欣賞,深入探究。
(五)指導朗讀,體會情感。
(六)檢查背誦,體會感情。
練習題
1.默寫古詩《山行》。
2.根據(jù)詩意寫詩句。
3.寫出自己對加點字詞的理解。
4.用自己的話寫出《贈劉景文》這首詩的意思。
5.寫出自己對加點字詞的理解。
6.用自己的話寫出《夜書所見》這首詩的意思。
【答案】
一、給下列加點字注音。
二、比一比,組詞語。
三、寫出下列詞語的意思。
四、重點段落品析。
五、參考答案
注意:以上內(nèi)容僅提供了一個大致的框架和示例,具體的詩句解析、練習題目和答案需要根據(jù)具體的教學內(nèi)容和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和填充。
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自電氣二極管筆記,本文標題:《小學三年級上語文4課《古詩三首》課堂筆記、教案及練習題 》